“趣思共生·数字赋能”生动课堂建构
—毕业年级教师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让数字化转型真正助力毕业年级课堂教学中“教、评、研”一致性的实践和研究,推动教师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提升毕业年级课堂教学效果,学校特举办“趣思共生·数字赋能”生动课堂建构毕业年级教师研讨课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趣思共生·数字赋能”生动课堂建构
本次活动将展示毕业年级教师落实新课标精神的成果,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探索构建个性化生动课堂的能力,同时展示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下毕业年级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提升。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高三年级3周—7周、九年级5周—10周
地点: 多媒体教室1、多媒体教室2、行政班教室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庆华(校长)
副组长:郑玉桂(教学副校长)
成 员:崔宏媛 潘杰 张俊红 各学科组长
四、活动形式
形式:公开课
提示: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同学科教师需积极参与听课;青年教师至少听10节课。
五、活动具体安排
另附图片
六、活动要求
1.参与本次活动的毕业年级教师按照教学进度自主选择课题,以学校“目标—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40岁以下教师上课时必须使用平台中相关资源),体现本学科核心素养在毕业年级复习课中的落实。作课教师要精心选择资源,打磨教学设计,活动结束后上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电子版)。
2.参与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遵照学校倡导的 “双师课堂”、“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即以面向全体、合作探究、精讲多练、多元互动、拓展提升),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设计在作课前需经过备课组内讨论、研讨,讲课时组内教师必须参与听课。本组所有毕业年级教师作课后教研组利用校本研修活动时间组织专题教研。同学科教师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参加本学科的作、评课,并做好笔记,其他教师在当节无课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听课。
组长关注:作课及研讨过程需留2~3张照片,本学科毕业年级教师作课完成后将照片打包传至学科组长群即可。
七、附件
张家窝中学“落实核心素养”作课评价表
授课教师
姓名
|
|
授课班级
|
|
课 题
|
|
授课日期
|
|
评价
项目
|
评 价 内 容
|
分值
|
评价等级
|
A
|
B
|
C
|
教
师
教
学
行
为
(45分)
|
教学
目标
5分
|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标、教材、学情要求;目标设定合理、准确、科学,具有梯度性和拓展性,能以目标导引教学。
|
5
|
5 4
|
3 2
|
1
|
教
学
过
程
35分
|
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民主、平等、互动);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
5
|
5 4
|
3 2
|
1
|
准确挖掘教材内涵,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学科素养。
|
8
|
8 7
|
6 5
|
4 3
|
能够结合课程性质,有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助力突破重难点。
|
8
|
8 7
|
6 5
|
4 3
|
问题设计体现层次性、科学性、启发性,问题切入点恰当有利于突出重点,恰当处理难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8
|
8 7
|
6 5
|
4 3
|
能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节奏;评价方式多样,注意矫正、激励和引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注重课堂生成资源。
|
6
|
6 5
|
4 3
|
2 1
|
教师
基本功
5分
|
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板书设计合理、实用。
|
3
|
3
|
2
|
1
|
勇于创新,有独特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
|
2
|
2
|
1
|
0
|
学
生
学
习
表
现
(55分)
|
学习
状态
25分
|
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表现出愿意学习。
|
5
|
5 4
|
3 2
|
1
|
能独立思考、思维活跃;能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主动探索。
|
15
|
15 14 13
|
12 11 10
|
9 8 7
|
具有自信心,能以恰当方式发表个人见解。
|
5
|
5 4
|
3 2
|
1
|
参与
程度
15分
|
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
9
|
9 8
|
7 6
|
5 4
|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或建议。
|
6
|
6 5
|
4 3
|
2 1
|
教学
效果
15分
|
基础知识扎实,学科素养在课堂上落实充分、有效;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和提高。
|
10
|
10 9 8
|
7 6 5
|
4 3 2
|
学习兴趣及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
5
|
5 4
|
3 2
|
1
|
综合评价
及建议
|
听课人:
|
张家窝中学教务处
2024.3.8 |